【共創明Teen】首屆學員與友師1年平均見12次 第2期師友配對加入考慮興趣及居住地

社會

撰文: 馮琪雅

發布時間: 2024/05/03 22:12

最後更新: 2024/05/05 15:43

分享:

分享:

政府安排兩名學員分享,梁婉珊(左)稱從友師身上學到改善待人態度。(朱永倫攝)

為期1年的首屆「共創明Teen」計劃已於去年完成,對於有指部分學員與友師關係疏離,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,首屆學員與友師全年平均見面12次,而第2期計劃配對時將加入考慮學員及友師的興趣和居住地點等,以助促成雙方見面成功。

陳國基今日(3日)表示,根據紀錄第1期計劃學員與友師全年平均見面12次,幾乎月見1次面,符合要求,「12次絕對唔係一個指標,而係一個幾好嘅成績」,他個人非常之滿意。他亦解釋,學員與友師未能見面的原因包括雙方居住地點距離較遠,第2期計劃配對師友時,會加入考慮到雙方住址和興趣等,並引入「師友配對組群安排」,以「3+3」組合,即3名學員加3名友師,當其中1名友師未能抽空,亦可以由2名友師帶3名學員外出,強調計劃鼓勵友師與學員見面。

翻查社署去年10月曾回覆傳媒指,計劃下友師與學員「互動環節不少於12節」。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成員黃敏靈向本報指,曾經有家長引述機構稱最少要見面5次,亦有立法會議員接獲要求8次「互動次數」,反映不同地區營辦機構安排混亂;另有個別友師在計劃結束也不知學員患有抑鬱症,以及雙方興趣不相符等個案。她認為不應以見面次數限制友師,籲當局透過社工協助配對,盡量招募具備接觸年輕人經驗的友師,「有心嘅友師重要過好華麗嘅商業背景」。

政府今日在第1期計劃成果發布會,安排兩名首屆共創明Teen學員分享,不設傳媒答問環節。其中梁婉珊同學稱,剛開始參加計劃時性格內向,其後從友師身上學習到改善待人態度,最深刻是參觀賽馬會馬醫院等活動,而她參加計劃的最大得著是更加關心社會不同型態,啟發她希望日後在大學修讀社會學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記者:馮琪雅